大模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少人都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昨晚上 OpenAI 还发布了最新的草莓模型。但依然有不少人不明白大模型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结合书籍的知识和自己的认知,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大模型到底是什么?
大模型是一种由包含数百亿以上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构建的语言模型,通常使用自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大量无标注文本进行训练。以下是关于大模型的一些关键信息:
- 发展历程:
- 统计语言模型:早期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重要工具,主要通过分析词序列的出现频率来预测下一个词,如 n-gram 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等。n-gram 模型基于马尔可夫假设,认为一个词出现的概率仅与其前面的 n-1 个词有关,但存在数据稀疏和无法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的问题。
-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神经网络开始被应用于语言建模任务中,能够捕捉词与词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 NNLM(Neural Network Language Model)通过嵌入层将单词映射到连续的向量空间中,并通过多个隐藏层来学习语言的内部结构。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体 LSTM、GRU 等通过引入循环连接来处理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
- 基于 Transformer 的大语言模型:Transformer 模型由 Vaswani 等人在 2017 年提出,是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摒弃了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和位置编码来处理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和位置信息。基于 Transformer 的大语言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利用大规模语料库进行训练,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如 BERT、GPT 系列等。
- 工作原理: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和教会一个小孩学习的思路类似。
- 预训练阶段:通过海量的训练数据(包含互联网网页、维基百科、书籍论文、问答网站等)预先喂给模型,构建基础语言模型,使其具有语言生成的能力。
- 有监督微调:使用少量高质量数据集合(包含用户输入问题及对应理想的输出结果),让模型能够给出更贴合用户想问问题的答案。
- 奖励建模与强化学习:由于训练量庞大,无法全部人工反馈,所以引入奖励模型和强化学习,模拟人类评估的过程,让模型不断尝试、改善得分策略,以获得更好的表现。
- 语言模型训练:对上述过程构建好的模型进行训练和不断优化,最终得到可用的大模型。在生成答案时,语言模型基于概率分布进行生成,根据已生成的部分来预测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元素,逐步构建答案。
- 重要组件与结构:
- 层:模型的基本构建块,如全连接层、卷积层、注意力机制等。全连接层用于将输入的信息与神经元进行全面连接;卷积层主要用于处理图像等具有空间结构的数据;注意力机制可以让模型关注输入数据中的重要部分。
- 激活函数:用于引入非线性,提升模型表达能力,常见的有 ReLU、tanh、sigmoid 等。ReLU 函数在深度学习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避免梯度消失问题,并且计算速度快;tanh 函数的输出值在 -1 到 1 之间,适合处理一些需要对称输出的问题;sigmoid 函数的输出值在 0 到 1 之间,常用于二分类问题。
- 损失函数:用于衡量模型预测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如均方误差、交叉熵损失等。均方误差适用于回归问题,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方差的平均值;交叉熵损失常用于分类问题,衡量模型预测的概率分布与真实的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
- 优化器:用于调整模型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常见的有 SGD(随机梯度下降)、Adam、Adagrad 等。SGD 是最基本的优化算法,每次更新参数时根据单个样本的梯度进行;Adam 结合了动量和自适应学习率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快地收敛;Adagrad 根据参数的历史梯度信息自适应地调整学习率。
- 正则化:用于防止过拟合,如 L1、L2 正则化。L1 正则化会使模型的参数变得稀疏,即一些参数的值趋近于零;L2 正则化则会使模型的参数值变小,从而限制模型的复杂度。
- 应用场景:
- 自然语言处理:可以进行文本生成、机器翻译、智能问答、文本摘要等任务。例如,在智能客服领域,大模型可以理解用户的问题并给出准确的回答;在新闻写作领域,能够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的初稿。
- 图像识别与处理:虽然大模型主要是针对语言任务,但也可以与图像识别技术结合,实现图像描述生成、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功能。例如,输入一张图片,大模型可以生成对图片内容的描述。
- 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大模型可以预测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推荐。例如,在电商平台上,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喜好的商品;在视频网站上,推荐用户可能喜欢的视频。
- 医疗领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例如,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大模型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诊断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